孔子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一、早年教育
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去世,葬于鲁国东部的防山,孔母未将墓的所在地告诉孔子。颜氏移居曲阜阙里,将其抚养成人。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孔子的母亲在他17岁时去世,孔子希望将父母合葬。为了打听父亲葬处,他将母亲棺殡停于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听。后孔母的邻居曼父之母,告诉孔子叔梁纥的墓处,孔子这才将父母合葬于防山。第二年,孔子在为母亲守丧时,季孙氏宴请士一级的人(飨士)。孔子前往,不想却被季孙氏家臣阳虎训斥并拒绝。但后世学者多怀疑此事有伪。
19岁时孔子为鲁国X季孙氏做文书、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仓储和畜牧。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孔鲤先孔子而死,有遗腹子孔伋,字子思。
23岁时孔子开始在乡间收徒讲学,学生有颜由(颜回之父)、曾点(曾参之父)、冉耕等。鲁昭公十七年,郯国国君郯子访鲁[15]。郯子博学多才,27岁的孔子慕名拜见。韩愈《师说》有语:“孔子师郯子。”孔子先后“问礼于老聃,学鼓琴于师襄子,访乐于苌弘。”
大约三十岁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二、适齐
三十五岁时,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击败,逃到齐国,孔子便离开鲁国到齐国。孔子曾与齐太师谈说音乐,闻习韶乐之盛美,三月不知肉味。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一生当过的官职有几种
主要有以下四种职位:
1、季氏吏:鲁国三大家族“三桓”之一季氏家族的小吏,是负责管理仓库。由于孔子对工作相当认真负责,在短时间内便取得了较高的业绩——仓库出纳的钱粮有条有理,众人叹服。
2、家臣: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私臣,大臣的臣下。
3、中都宰:中都这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4、大司空:鲁国的建设部X。
孔子一生去了哪几个国家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濮阳、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
从《孔子历史地图集》书内“孔子周游列国图”标注的线路图来看,孔老夫子当时周游的有卫、曹、宋、郑、陈、蔡、楚诸国,说起来不算少,但大多是春秋时期的蕞尔小国。楚算是大国,但孔子只到了楚国的边境,孔子还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最终连黄河也没过。
孔子的一生到底追求什么
政治思想: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X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教育思想: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美学思想: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关于孔子的一生的成就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孔子曾受业于X,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X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X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一生最爱的弟子是谁
孔子一生最爱的弟子是颜回,主要有如下几个理由:
1、颜回特别虚心,学习领悟孔子思想最到位。如对于仁的理解即是如此,而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2、颜回安贫乐道的行为最符合孔子的要求,成为孔子为其他弟子树立的楷模;
3、颜回学习刻苦,最理解孔子的思想。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 。孔子是 时期的 , 学派创始人。他一生言行被
- 子们编成《 》一书
- 思想家,教育家 春秋时期 儒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