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饮一江水全诗是什么?
共饮一江水出自宋朝李之仪的卜算子。全诗如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1048~1117后)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X,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庆云县)人。
著有《卜算子》、《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1117年去世,葬于当涂藏云山致雨峰。享年年69岁,葬于葬当涂藏云山致雨峰。
共饮一江水是什么诗?
宋·李之仪《卜算子》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共饮一江水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
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情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啥意思?
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 长江头:指上游四川一带。[已]止。 [译文] 我住长江源头,君住长江末尾。天天思念你呵不见你,却共饮着一条长江水。这条江水何时止,这份离恨何时息?
只愿你心像我心,我定不会负你的相思意。 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
解释“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的含义?他可以指兄弟?
李之仪《卜算子》
【原文】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1]
~注释~
①《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长江头:指长江上游。
③长江尾:指长江下游。
④“只愿”二句:用顾夐《诉衷情》“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词意。定:词中的衬字。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
作者简介
李之仪:1038-1117,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地棣(今属山东)人。宋神宗朝进士,
曾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后迁枢密院编修官。徽宗初年以文章获罪,贬官太平州。
官终朝议大夫。词以小令见长,有《姑溪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本是一首写男女爱情的词,X在《赠缅甸友人》里对它进行了改造,化为“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注入新意的词句,用来表达中缅两国人民的情谊,贴切自然,适体合度。
君住汉江头、我住汉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谁能给我一个忒好的解释?
卜算子①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② 君住长江尾。
③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④ 【作者】 1038-1117,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地棣(今属山东)人。宋神宗朝进士, 曾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后迁枢密院编修官。徽宗初年以文章获罪,编管太平州。官终朝议大夫。词以小令见长,有《姑溪词》。【注释】 ①《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 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②长江头:指长江上游。③长江尾:指长江下游。④“只愿”二句:用顾 夐《诉衷情》“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词意。定:词中的衬字。在词 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 亦称“添声” 【品评】 借水寄情,始于建安诗人的徐斡的《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但唐宋文人诗词对这种手法的运用却更为娴熟、精到与丰富,而此词则又是其 中的独出机杼、尤耐寻味者。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深于情、专于情的女子。其芳心早以有所属,但心上人却与她天各一方,别多会少。“我住长江头”二 句便揭示她们之间的地理距离,言外颇有憾恨之意。接着,“日日思君不见君” 句则将这种憾恨之意和盘托出,令人想见女主人公徒自伫立江头,翘首企盼的 怨望情态。“共饮长江水”句复作自我慰解:两地情思,一水相牵;既然同饮 长江之水,自必心息相通。跌宕之间,深情毕见。“此水几时休”二句仍旧寄 情江水,却又推进一层,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这是反用 《汉乐府·上邪》中的“江水为竭”之意。同时,为求变化生新,作者还采用 设问句式,使语感得以强化,令人如闻女主人公呼天告地时的心灵颤音。“只 愿君心似我心”二句是女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期望——期望他象自已一样心无旁 属,守情不移。“只愿”二字,既表明女主人公别无所求,但求两情天长地久 也透露出其内心唯恐对方负心的隐忧。虽属直抒胸臆之笔,却亦有不尽之意见 于言外。全词托为女子声口,发为民歌风调,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 不着色,而自成高致。毛晋《姑溪词跋》推许作者“长于淡语、景语、情语”, 并称赞此词“真是古乐府俊语矣”,堪称中的之论。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 遥隔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在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X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毛晋盛赞这几句为“古乐府俊语”(《姑溪词跋》),可谓一语中的。“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一脉遥通。这样以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在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是感情的深化与升华。江头江尾的遥隔在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在的感受。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共饮一江水全诗?
是指彼此在一条江河的哺育下共同成长,有共同的感情。也指邻国之间人民的亲密友谊。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的真挚恋情。
全诗是: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赠缅甸友人全诗?
X元帅的词《赠缅甸友人》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彼此为近邻,友谊长积累。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反帝得X,和平同一轨。彼此是胞波,语言多同汇。团结而互助,和平力量伟。临水叹浩淼,登山歌石磊。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