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19年萨尔浒之战?
公元1619年后金首领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史称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萨尔浒之战戚家军全军覆没?
公元16X后金对大城市沈阳发动了进攻,戚金率领的3000浙兵前往沈阳支援,结果沈阳守军几乎不战而降。
戚继家军无奈之下只能在浑河附近对抗数万的后金骑兵,最开始后金骑兵也没能占到便宜。但随着后金支援部队的不断到来明军开始落于下风,明朝支援部队却始终按兵不动,最终浙兵全军覆没。从此戚家军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由于明朝无法对不同地方的部队进行统一指挥,最终葬送了能征善战的戚家军。
萨尔浒之战是努尔哈赤的军事才能?
1619年的萨尔浒战役,是后金军集中兵力围歼明军,不过几日,明军三路大军,5万多余人就全军覆没,这场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场战役之后明朝就开始了大量征兵征粮的历程,平民百姓生活越来越艰辛,压迫也越来越厉害,从此天下百无聊生,X频起。
但是要说完全是努尔哈赤军事才能的功劳,未免有所偏颇。抛开政治原因,单纯军事角度来看问题,无异于耍流氓。所以清胜明败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三大征”之后,明朝国力超速度衰退。清军(此时还应该叫后金)在辽东地区的军事行动频频得手,明朝不得不重视这个“昔日家奴”。在多方策略权衡下,明朝定下作战策略,从四路开始进攻。但是明军虽然人数众多,却不敌努尔哈赤率领的八旗军作战英勇果决,仅仅5天时间明军就溃不成军,后金取得了绝对性胜利。
而投入军费白银300万两,在当时的明朝财政可以说是“竭泽而渔”的开端,本就是赤字财政还要支撑这场战事,可以说差不多国库除了老鼠屎之外,啥都没有了。
第二、战术失败。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知己不知彼,一胜一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明朝正是犯了这个根本上的错误,明朝在制定作战方针的时候,没有客观的考虑后金军队作战的方式,面对着后金X八旗军力的协同作战,明朝反而选择了分散兵力,多路进攻的方式,使得后金能够在局部地区集中优势兵力。
明朝大部队常年武备懈怠,无论是庙堂还是军队内部弥漫着一股懒散的气氛。明朝军队虽号称雄师,实际上却是不堪一击(除了各别精锐部队),而和常年征战在外的后金骑兵相比,实际战斗力的对比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在军事人才的选拔任用上,明朝当时为了凑足战争的费用,把很多官职明码标价来买卖,这样提拔上来的官员大多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只能误事,而后金X的官员选拔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这也为后金X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加分不少。
第三、明朝X的混乱。在萨尔浒之战爆发之前,“万历三大征”刚刚完成,本该休养生息的国策却被明朝“特产”党争所阻。而且万历“怠政”开始,明朝的烂摊子如朽木一样开始无可救药了。再加上明朝失败的X政策导致了各地爆发多场农民X,X者没有精力去关注辽东防务和日渐崛起的女人部落。
萨尔浒之战清军伤亡是多少?
3000人左右
据满州实录记载,清宣称伤亡人数为200人,但是就大部分史学家考察,从各方面进行仔细调研后,萨尔浒之战清军伤亡人数大概至少在3000人左右。虽然如此,但是明军伤亡总数45800余人,战死将领300余人,丧失骡马28000余匹,相比起来,清军的伤亡人数还是很少的。
萨尔浒之战全过程及明朝失败原因?
努尔哈赤在1618年颁布七大恨誓师伐明之后,马上就带着大军直下抚顺,全歼明总兵官张承胤一万援军,掠庄屯小堡500余处,俘获人畜30余万,一个月后,努尔哈赤率大军攻克抚安保等大小11堡,7月攻陷与抚顺同为辽东门户的清河等城。
这是努尔哈赤针对明朝的第一次大动作,大明朝野震惊,意识到必须大举征缴了。
万历47年,也就是公元1619年,明朝抽饷200万两白银,从各地调集11万大军,号称47万,命兵部右侍郎杨镐为经略,坐镇沈阳,兵分四路直扑赫图阿拉,企图一举打掉努尔哈赤的老巢。
杨镐可能作战计划保密工作做得不好,努尔哈赤知道了杨镐的意图,采用了明朝投降将领李永芳的建议“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建议,也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决策。一般而言,这也是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最好的策略后,努尔哈赤的金国当时在总体实力上还是远远不能和大明相比的。
在杨镐的四路大军里面,努尔哈赤重点针对的是西路军。西路军统帅是杜松,有三万人,就是这三万人,杜松还分20000在萨尔浒扎营,自己率10000去攻打界凡城。明军兵力的再一次分散,彻底的暴露了自己,所以努尔哈赤瞅准机会,亲率60000八旗精锐直扑西路军的萨尔浒大营,这就造成了在局部战场上的绝对优势,八旗兵对明兵的比例是3:1。迅速拿下萨尔浒大营之后,努尔哈赤又马不停蹄的直扑吉林崖,这次的X兵力对比几乎是5比1,战斗结果更无悬念,杜松直接X掉了,西路军全军覆没。
西路军全军覆没之后,北路军倒是没有跑,只士气斗降转攻为守,而且分别在三个地方扎营,又犯了兵力分散的大忌,再次给了努尔哈赤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机会。
解决北路军的同时,努尔哈赤又命代善阿敏皇太极伏击东路军。伏击东路军的八旗兵打着缴获的杜松部队的旗号突然出击,所以东路军又是大败。
西路北路东路军大败之后,经略杨镐已经沉不住气,也坐不住了,赶紧让南路军李如柏部回撤,明军早就闻风丧胆了,一听到后撤的命令,转身就跑,后撤路上自己人踩死自己人不计其数。
明朝兴师动众围剿努尔哈赤的计划仅仅四五天,就被努尔哈赤打了个稀巴碎。明朝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因为选将不精,一个是因为朝X败,再一个就是政局动荡,中枢号令游移不当。
萨尔浒之战虽然打得漂亮,但是从纯粹军事的角度来讲,还远远说不上是明金的决战,但是这次大战之后,抛开绝对的实力不说,明金两国、两军的气势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在这之前,明朝还是看不上努尔哈赤的后金的,顶多以为是一股比较大的蛮夷而已;努尔哈赤在这之前,心里对明朝也是怕着几分的,所以在攻打明军之前反复的给自己人X,反复的股劲儿忽悠。而且萨尔浒之战后金几乎是倾巢而动,相当于一次豪赌,如果一旦输了的话,以后连做明朝的奴才的机会都没有了。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努尔哈赤还是打胜了。
在此之后,努尔哈赤趁军威大盛直扑叶赫,完成了女真的真正统一;开始明目张胆的自称金国,放弃大明建州左卫官职,开始使用天命金国汗印。
杨镐大败之后下狱论罪,明廷又起用熊廷弼任辽东经略。熊廷弼的意思是先要坚守阵地,不随便打,先要建设边疆,收拢人心,这样的话,努尔哈赤几乎就没有空挡可以钻了。然而天不佑大明,熊任辽东经略之后,在一年的时间里,万历帝泰昌帝相继病亡,天启帝登基。再加上朝中局势动荡,党争加剧,熊廷弼被排挤X,换上了袁应泰。临阵易帅本来就是兵家之大忌,而且袁应泰还任意的撤换将官,改变熊廷弼防御X的方针,导致前线大乱,努尔哈赤再次X机会,分兵八路突破明军的辽河防线,然后迁都沈阳。
几年之后,年迈的努尔哈赤再次起兵,开始了平生最后一次征战,目标是后金的眼中钉肉中刺大明孤城X,而X的守将就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焕。袁崇焕虽然在东北领兵,战功卓著,但其实他本人是广东东莞人。
袁崇焕守的是一座孤城,很难得到明朝的援军,面对努尔哈赤的大军兵临城下,袁崇焕没有怂,他一方面激励两万守城士兵的士气,一方面精心布防。最后用红夷大炮炸伤了努尔哈赤,后金军队被迫撤围,这也是努尔哈赤从戎40多年以来第一次大败,英雄一世兵败一时的努尔哈赤心都碎了,炮伤加心病,最后呜呼哀哉,撒手人寰。
大明和大金的军事争夺暂告一个段落,皇太极趁袁崇焕吊唁努尔哈赤的机会,提出与明修好。双方都需要修整,处理各自内部的问题。真正的决战还没有到来。
乾隆时期的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不是发生在乾隆时期,具体时间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间。
萨尔浒之战是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野狐岭之战与萨尔浒之战?
这两个时间距离比较远。
野狐岭之战是成吉思汗灭金过程中的一战。
萨尔浒则是明末,后金和大明的大战。
野狐岭之战是发生于1211年8月,在野狐岭发生的决定蒙古与金朝双方命运的决定性战役。这场大型会战及之后1213年的怀来战役中,金国连连挫败,导致金国内部发生弑君X,加速了金国的灭亡。
这次战役中,成吉思汗指挥十万大军集中打击近五十万金国大军的中路十万精锐军队,并且趁胜扩大战果,蒙军大胜。金国折损二十万,余众逃散,从此再也没有能力抵抗蒙古铁骑。著名战役有獾儿嘴大战、浍河堡之战。
萨尔浒之战是1619年2到3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萨尔浒之战中,后金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明军除了行动迟缓的李如柏一路败退幸存外,其余几路都被后金全歼。萨尔浒大战以后金全胜、明军大败而结束